首页 > 中农网

中农网CEO孙炜:八大品类与4000亿的B2B大生意

农世界网 2017-05-10 10:34:19

10月17日下午,农世界网与孙炜约在深圳福田中农网总部,大学毕业后孙炜一直从事涉农行业,已有13个年头,是个行业老兵。

中农网成立6年,前身是深圳市农产品集团旗下的一个项目,早在2010年之前,已经独立出广西糖网、昆商糖网、茧丝交易网、中国棉花商务网等业务。

深圳市中农网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农网”)成立于2010年1月,2011年获得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追加A轮1.2亿投资,2012年又获得嘉御基金(VKC)和景林资本B轮5000万美金投资,强大的资金支持及集团背景,让中农网沉下心来打磨团队,稳步发展。

孙炜告诉农世界,近几年互联网一直在影响和推动着农业的发展,农业在互联网化的发展道路上主要分二个阶段:

第一阶段,是信息化。各地区搞各种各样的信息化,上游在信息化,批发市场在信息化,下游主要研究的是农超对接。

第二阶段,2012年左右开始出现涉农电商,经历过企业做电商,农产品品牌策划,如褚橙、柳桃、潘苹果等,到现在,大家在微信上销售农副产品开始做微商。

农世界网:做大农业B2B有那些特点?

孙炜:第一,大宗交易,货物吞吐量大。

第二,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,要求非常严格,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、票据以及金融上面的风险管理。

第三,量级交易的定价,会对整个行业有一些影响。

农世界网:中农网的选品规则及SKU有多少?

孙炜告诉农世界,由于农产品品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在选择品类上都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,对供应链的要求比较高,且每个品类都是百亿级起步,看不到500亿的市场,我们不会选择这个品类的。

孙炜:我们有资本驱动,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,在品类选择上会有自己的定位,我们希望把模式做深做透,然后把模式可以复制到每个品类上去。

中农网旗下控股的8家成员企业有:白糖B2B (①广西糖网、②昆商糖网);茧丝B2B (③广西茧丝);木材B2B(④中农易贸);水果供应链B2B (⑤中农易果);佳沛猕猴桃B2B (⑥中农大唐);信息化服务B2B(⑦中农易讯);生鲜B2C(⑧依谷网)。

未来我们还会增加品类,主要聚焦大品类、大经济作物为主。

农世界网:中农网八大品类的品控是如何运营的?

孙炜告诉农世界,中农网在选品方面就选择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,全部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品控,而且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品控体系,我们选择的8个品类,品质都是相对稳定,而且每个品类都有一支专职负责品控的团队。

孙炜:比如说白糖,就是一个标准品,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一级白砂糖,只需按国标抽检即可;但象苹果这样的生鲜品类,品控相对白糖要复杂,有一定难度,所以在品控上投入的人力就会多一些。

我们由一个四五十人的品控团队负责。产品如果在生产、运输、仓储过程中产生问题,中农网作为第三方服务商,为交易双方做协调,然后确定是买方问题还是卖方责任,最后按责把问题处理好,做到让交易双方无后顾之忧。

农世界网:集团提供多品类的大产业B2B电商交易服务,是否有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?

孙炜:因为大宗农产品的特性,在整个产业链中涉及到:生产、物流、资金、结算、金融等环节,这中间伴随着大量的金融需求,这是行业刚需,所以我们结合线上线下,为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。

中间端:过去是把产品放在城区仓库,有业务才把货物提出来送给客户,现在有中农网的平台大数据,客户有购买需求,企业在平台上找到相应生产产家,把货物直接从产区发给客户,省去中间库存环节,为企业实现0库存节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。

生产端: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及时销售,会对企业后期的生产产生很大压力,现在生产企业把产品放在平台上销售,平台为企业提供销售服务,而且价格合理,还能得到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,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善。

消费端:比如白糖产业链,中农网已经从种植端到未端形成上下游全覆盖的模式,上游——我们以核心企业+银行+金融机构+政府的模式,为当地区域规模化种植做产业基金,这样不仅能保持种植技术的升级,也能让农民保持种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;

下游——不仅为白糖产品对接大B端,比如:月饼厂、餐饮行业,也有以2C的思维模式对接到包子铺、奶茶店这类小商家,解决各个产业链上对产品的需求。

农世界网:6个年头的发展,中农网现在的交易数据如何?

孙炜:我们2016年已经实现自营收入200亿左右,2015年是127个亿;平台整个GIV大概400个亿;供应链金融2015年做了60多个亿,2016今年能达到90多个亿左右;平台销售量2015年400多万吨,2016年能达到500-600万吨。

孙炜:农产品在大B端来说,有两个大问题:

一是由电商带来的,客观上造就了大家不太愿意为优质的农产品买单;二是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,大家对一切食材本身的价值和质量,都会天然地打个问号!

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定的交集,这两个现象,经常在我们身边重复上演,今天他说凭什么信你是有机的,明天那个说不买二送一我是不会要的,这些现象是比较常见的。

这种情况可能在国内是长期并存的一个问题,长期性也就需要一批人,在这个时代各自在专业上的突破,把自己的本行做好,我们首先解决自己的不足,然后再去执行,再一个就是不断的鼓励大家去尝试各种解决方案。

农世界网:当下出现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行业群体“新农人”,他们普遍比较年轻的、80、90后居多,有较高的文化知识,善于利用以互联网为载体来发展、经营自己的生意和公司,这一行业变化您怎么看?

孙炜:对人呢,我不会刻意去区分,因为现在是一个不断改变和创新的阶段,如果刻意的去强调,原来那批就是老农人,这批是新农人,那老农人和新农人又差别在哪里呢?

像我们农产品股份公司,排在上市公司20强,他带着批发市场从一代、二代、三代、四代批发市场不断发展,现在拿到国际银奖,中国获得最高奖,刚刚又在长沙举办了一个国际大会,做了世界样板级的批发市场,难道把他定义成老农人?孙总幽默的说:“不是因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,你是80后85后90后就叫新农人。”

但,这种新的探索,新的尝试做得很好,所以我不是很建议完全按年龄这个模式去区分,要是从鼓励这个行业不断的进化,或者说鼓励大家都到这个行业里面来,那可能有宣传的诉求。

孙炜:不管是新农人还是老农人,我觉得本质就两句话:第一个就是你最终要尊重商业本质,无论是产品的传递还是服务的体验,你要做不到对商业本质的一个尊重,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成功;

第二就是你要想清楚,你做这个生意的一个路径,这个路径,你用互联网也好,你选择微商这种模式也好,还是说踏踏实实就给某些店做供应商也好,都是你做生意的一些方式,那你做生意的方式最终和你的目标是否匹配?然后不断的去优化你做生意的这条路径,然后就够了。

新农人这个问题很有挑战,然后话题感很强,或者说很吸引眼球,但是你的出发点不去考虑用户,不去考虑商业本质,然后大家都在拥抱工具的时候,你不拥抱,这个也是伪命题。

农世界网:中农网聚焦于上游产业端,近年频繁出现的滞销问题您怎么看?

孙炜:关于滞销这类问题,第一主要表现在上下游的一个错配关系,无论是供需的错配,还是客户大小的错配,还是基于农产品生产的错配,目前都还处在改善的跑道上,谁去做?生产端去做、下游直接去对接、还是说中间平台型的企业、服务性的机构去做,或者是由政府去做?这些可能都是我们需要讲到的痛点。

第二个,关于上下游丰产不丰收,或者是说下游的产品安全等问题,这些问题是社会学的一个现象,现在你让哪个企业都是单独解决不了的。

至于产品滞销这种困境,大家跟风全部种植一样的产品,种出来卖不出去,导致滞销事件发生,类似于这种蛛网效应问题,每个人在做经济选择的时候,应该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,因为价格永远是由市场决定的。

其实,现在很多的农民兄弟也正在改变,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,了解产品的整个市场行情,然后大家联合起来,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和议价能力,农业信息化、互联网化会影响到滞销问题,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中农网 全称深圳市中农网股份有限公司,创建于2010年,注册资本5.09亿,历经6年的业务发展,从单一交易品种到多品种、多业务板块,已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B2B垂直电商平台。并在多个农产品垂直领域各自积累了行业经验,从立足一个城市辐射全国,为涉农企业及产业上下游商户及其它参与者,持续提供专业、有效、安全、快捷的全程供应链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