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花科技创始人荣超(左)在位于北皋1号国际艺术区的花房与设计师交流插花设计。本报记者 邓伟摄
人物:
宜花科技创始人、CEO 荣超
领域:
鲜花B2B、B2C
语录:
“鲜花行业的供应链太差了,既然你们都做不好,那么我来做。”
本报记者 潘福达
平时从花店捧回家的花看上去娇艳欲滴,但经常过了一两天就蔫了,并不是花多么傲娇脆弱,而是这束花可能在花店待了十多天了,而一朵花的保质期只有14天。大部分人买到的花,都已经离“死”不远。
不过有这么一位资深码农,写了26年代码,最后却做起了“花贩子”的生意,能让昨天早上从云南采摘的鲜花,今天就在京城花店寻觅到。这位特别的“花房姑娘”不只满足于卖花,他还要用IT技术改进鲜花市场。
花农田间“抢单”摘花
走进北皋一号国际艺术区宜花科技的一间花艺室,仿佛置身花的海洋,桌上摆的、墙上挂的、地上放的,都是五颜六色开得正旺的花朵。
“红玫瑰有6种,粉色有12种,每种分5个等级,有不同的开放度,鲜花供应链的要求非常严格。”宜花科技CEO荣超“数字控”般说出一组数字,和这里的美景不太搭调。他说,鲜花的A级与D级,在品质和存放、养护上相去甚远。正因此,和送水果不同,鲜花市场运输损耗率高达50%左右;和运蔬菜也不一样,60%的鲜花产地是云南,一朵花经历重重辗转,至少七八天时间才能到买花人手上,都称不上“鲜花”了。
既然鲜花生产和销售之间有四五级经销商,何不全部砍掉?荣超说,为宜花供货的云南花农像滴滴司机:北京的花店需要进货了,宜花发送订单给花农,他们在田间就能拿着手机抢单,第二天早起就采摘鲜花,货车已经在一旁守候。鲜花运到仓库进行养护和打包,7小时后送上飞机,4小时到达目的地城市,再对各类花材进行分拣,形成订单包裹,呼叫货车,免费送到花店。一批花从采购到终端花店,耗时约24到28个小时,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。
因为砍掉了中间环节,给花店供花的成本降低了20%,花的质量也有了保证,卖给消费者更便宜;花农同样按需生产,不会让花烂在地上,挣得也更多了。而按照传统模式,花店老板是去北京仅有的三个花市进货,花本来就不算新鲜,要是图省事儿四五天去采购一次,最后消费者买到的花就别提有多“年长”了。
2万枝蔫花激起创业斗志
荣超是个不折不扣的骨灰级码农,从小学到大学都因计算机特长保送,创业前在一家通信类央企工作。几年前,抱着移动互联网将改变世界的想法,耐不住寂寞的他开始创业,入行鲜花市场,仅仅因为他认为这个行业“暴利”。
去年七夕,不满北京批发市场鲜花品质的他,干脆跑到云南采购了两万枝鲜花,可意外还是发生了:三天后花才迟迟运到北京仓库,一打开大门,他傻了眼,所有的花都蔫了。他蹲在门口,连续抽了一包烟。
“既然你们都做不好供应链,干脆我来做吧。”荣超决心不做零售,而是用技术改善供应链。成立刚一年半的宜花科技,发展速度却飞快:签约近4万种植户,每天向全国花店卖120多万枝花。明年情人节,他们还准备“包飞机运花”。
鲜花市场以每年100%的速率增长,现在已是千亿级别,不过大多数人还只是在情人节和婚礼才买花。“北京人均年鲜花消费能有几枝?在美国是40枝,法国是80枝。”他说,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了,习惯消费鲜花来装点生活,市场增量依然很大。据透露,宜花还将整合花店资源进军鲜花上门O2O。
IT技术提高人工效率
送花看似简单,其实涉及许多技术问题。
荣超打了个比方:“比如客户选择‘葫芦岛的、A级的、微开的百合’,就涉及了几个复杂的变量。”花的品类、产地、级别、状态等几个变量相乘,共有几十万个标签,花的属性也是随时变化,甚至增加。从采购到销售,也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支撑,机器本身并不能看懂花,但每种花在不同状态的衰减周期、养护方式,都可以生成一套算法,对鲜花的变化过程做出预测,把原来依靠人眼,变为技术判断。
系统化的作业技术提高了人工效率。原来北京早市一共有380个批发户,从品控到养护1000多个人做的事情,现在被宜花55个人包揽,大部分的工作都被IT系统取代了。
简单的一枝花,将开出更多花瓣,拥有更多玩法。“只有做到更新鲜、更高质、更便宜,鲜花才能真正走进生活,而不只是情人节买来送人的礼物。”荣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