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跟朋友去吃了一家碳烤店,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。地方和名字就不提了,只说这个案例。
首先得说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,在一个新起的文化产业园里,所以说不要指望地理位置能带来多少人气。
这里有三家饭店,每天晚上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一家爆满,另外两家没生意。来这里吃饭的,基本上都是熟人,或者暮名而来的。其次一点,这里的饭菜味道真心一般,但是气氛却很好。
做到这点老板用了三招。
第一招:增加用户活跃度。
这是一个露天餐厅,放了一套KTV唱机。
这招很要命,那天晚上我们几个朋友上去唱歌,中间有个朋友比较会搞气氛,结果把全场搞嗨了,大家像熟人一样你来我往,结果自然是喝大了。
如果把这家餐厅比较一个社区,那么这套KTV所起到的作用,就是增加用户活跃度,它让一群彼此陌生的人可以迅速玩到一起。
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,去这类餐厅吃饭的人,都是喜欢找乐子的,酒这东西免不了。在这种环境下,人会很自然的放下戒备心来,与其他玩到一起的。天然的基础有了之后,唱机起到了一直催化挤的作用,把整个社区的用户串联到了一起。
第二招:给用户制造问题。
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一直在讲用户体验,即给用户最大的使用快感,说人话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来。
但是这位老板却不这么想,他在给破坏方便感,但是却让用户体验更高了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这是一家碳烤店,碳火放在桌子的正中间,最方便的吃法是给你架上铁丝网,把食物放在铁丝网上来烤。
但是吃肉食的时候,老板没给铁丝网,而是将每一块肉都戳在了竹杆上,一米长的杆尖尖上戳一小块肉,几块肉摆了一桌子的竹杆。
这很不方便对吧,但是好玩,话题性很难。
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吃,所以老板还是备了铁丝网的,你可以自由选择,但是没人去要铁丝网,从心理上大家都觉得这么吃过瘾。
所以什么叫做用户体验?
其实不是让用户觉得方便,而是让用户觉得好玩。
第三招:朋友圈传播。
来这边的人都是朋友介绍的,除了口碑传播之外,还有一个利器,那就是朋友圈。
其实这招很普通,但是很有效果,而且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。
这家店的桌子的八个方向上都贴了一个二维码,你只要扫了二维码然后加上餐厅的名字LOGO发朋友圈就可以送一瓶饮料,而且是人人有份,只要你扫了就有。
老板没有做公众号,扫二维码加的是个人微信。
这里需要思考一个问题,线下的普通门店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公众号?一家线下门店生意再好其实也有个翻台率的问题,公众号人数多店内也容纳不了,而且同一个城市拥有几万个粉丝同时来的可能性其实也不大。
对于一个线下门店来说,一个城市里有一两千个铁杆的会员就可以保证活得很滋润了。
线下的门店有着极强的地域限制,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也只能服务到方圆一定范围内的客户。
个人微信号比公众号离客户更近,交成朋友的几率也更高,更容易维护客户关系。
除非是要做成连锁,否则个人微信号其实比公众号价值更高,而且也不是每一个线下门店都能做成连锁的,人人连锁这个太理想了。
O2O平台其实是在透支门店的未来
O2O平台最近几年越来越火,在线下几乎随处可以各平台的拓展人员,他们打出的口号是帮助老板导流,增加业绩收入。
最后的结果,所有的平台都只干了一件事,那就是让门店打折,出让利润,平台坐大之后把控了门店客源之后更是坐收广告费。
各平台不仅没有帮助门店赚到更多的钱,反而压缩了门店的利润;不仅没有帮助门店增加了客源,反而把门店的客源给洗到了平台上,最终引向了最听平台话的门店里去。
团购,O2O除了坐大了几家平台之外,并没有帮助线下门店解决任何问题,反而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问题,把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更窄了。
线下门店要想走出困境,最好的做法是从自身的业务寻找突破口,学会使用和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,摆脱平台的控制,通过将自己媒体化来走“店商+”之路。
店商+的核心就是媒体化。
其实媒体化这事传统门店一直在做,最早的门店都是通过口碑来传播自己的知名度,口碑其实就是最早的媒体化工具。
在一切媒体平台没有出现之前,口碑就是唯一的媒体传播途径。
打个折,给点小利,弄个返点什么的,其实传统门店早就玩了几千年了。
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泛化,传统门店集体迷失了自己,陷入了互联网+的迷局里。传统门店如果不想被互联网企业牵着鼻子走,最好的做法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业务,利用好互联网的工具,将自己彻底媒体化。
要用“店商+”来反击被互联网+,重新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。
作者范子龙微信:iseric,同名公众号:艾瑞克自留地(ID:zwlp520),微博:@艾瑞克自留地